第(2/3)页 “对!” 汪兴国点了点:“无论是教育还是研究院,又或者国工两院,人才是最基本的,有三级教育体制和研究院在,未来我们不缺基础和中间层的科研人员, 但我们缺那种顶尖的、或者说有天赋的、又或者说那种为了真理‘癫狂’的人, 而这些在文艺复兴两百年的欧洲比较多,因为他们在思想上比较开放,所以他们敢去探索, 至少目前阶段来说,欧洲这方面的人才比大明多,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。 前期找这些人过渡一下,等我们的人培养起来了就行了。” “这个我赞成!” 郑芝龙点了点头:“春秋战国百家争鸣,涌现出了多少大家先贤,诸如铁制耕具、灌溉工具、手摇纺车、鲁班尺、弩机等等。 若是一直持续下来,道家、兵家、阴阳家的辩证法与系统思维,法家、儒家、兵家三家的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,对后世的影响一定是极大的。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,百家争鸣若是一直持续下来,除了从农耕转向科技、经学转向哲学外,大一统会被打破,或许现在的华夏大地是欧洲式东亚。 整个华夏大地将会有数个政权并立,可能不会成为一个延续两千年的大一统帝国,内战频仍、分裂割据,如果两者之前选择,那我可能更会选择现在的状态。 现在发展起来也不算太晚,大一统的思想已经深入华夏每个子民的心中,无论是怎么发展,那都会统一起来。 一个统一起来的华夏民族,无论是实力还是影响力等等都远超数个在文化上认同的政权。” “的确是这么个情况,群雄割据,相互征伐,华夏一定会死很多很多人,或许你我都不会存在这世间。 甚至夸张一些,被北方游牧民族和周边国家入侵占据主导地位都是有可能的。” “那不大可能,三国时期就证明了,内斗归内斗,周边政权想来搅和一下,那就先一致对外打服了外面再决战,哈哈哈……” 郑芝龙轻笑了几声,而后话锋一转:“所以你此次前来是要请那些人才去大明?” “你这个‘请’字用的好呀!” 汪兴国嘴角挂着一丝冷冽的笑意:“我们有两套方案,一是利诱,高俸禄、科研环境、身份等等, 二是强制性请他们去大明,但这两者都是建立在欧洲内乱的情况下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