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与此同时,邯郸城,国师府。 夜色已深,但诸葛亮还在书房里笔耕不辍,处理着朝政。 不得不说,赵国的情况,真的是烂到了骨子里,从上到下,几乎都需要调整。 自赵旭北征,诸葛亮便殚精竭虑的重整朝纲,事无巨细,皆亲自过问。 否则,赵国危矣! “国师!” 突然,一名仆人走了进来,恭敬的轻声呼唤。 “雨总督来了!” 正批注奏折的诸葛亮,手下一顿,脸上露出一丝诧异,道:“请进书房来吧!” “喏!” 仆人恭敬一拜,匆匆退去。 不多时,散发着冷冷阴寒气息的雨化田,便踱步走了进来。 “国师,可听说城外发生的事情了?” “总督大人,还请稍安勿躁!” 诸葛亮却并未回答,而是依旧低头看奏折,淡淡说道:“先坐下喝杯茶。待我批改完这份奏折,再与总督大人细谈!” “赵国都要易主了,你还有心情批奏折?” 看到此景,雨化田顿时大怒,一个箭步来到桌前,嘭的拍在了奏折上。 诸葛亮眉头一蹙,抬头望向雨化田,无奈一笑,这才放下毛笔,有些疲倦的揉了揉太阳穴,淡笑开口:“总督大人,西厂监察天下,应该知道北境发生的事情吧?” “燕北大捷,大王可是已经灭掉北蛮,班师回朝了!” “我自然知晓!” 雨化田冷哼道:“可燕北距离邯郸,尚隔两郡之远;大王即便马不停蹄的赶,也至少需要十天时间啊!” “可恐怕用不了十天,邯郸城就要易主了!” “国师,你还不知道吧?宗亲那帮人,已经密谋造反,夺了骑射军兵权,斩杀了统领赵奢,还准备废除大王,册立关内侯赵驷为新王呢!” “哦,我当是什么事呢?” 听到此话,诸葛亮淡然一笑,端起面前的茶杯,抿了一口。 “宗亲那帮人,早就看我们这些外臣不顺眼了;可大王,却偏偏重视我们这些外臣,自然就不顺他们的意了。造反,也是迟早的事情。” “这么说,国师早就知道了?” 雨化田一怔,诧异万分。 “不算早就知道了吧,只是能猜到!” 诸葛亮轻摇羽扇,神情淡定道:“赵国是一个以家族立国的王国,不仅贵族门阀在国内作威作福,而且整个王权其实也被赵氏宗族掌控。” “可大王,却是一个圣裁独断的性子;所行所为,根本不会听从赵氏宗族的安排,更不会跟他们商量。如此一来,双方难免会心生嫌隙;尤其是在北征一事上,赵王还曾当着文武百官,呵斥了关内侯。” “关内侯可是赵氏族老,大王如此不给他面子,自然会令他生起叛逆之心。而现在,大王御驾亲征,一众大将又皆被带走;邯郸城内,几乎兵少将寡,无可用之人,岂不正是关内侯他们,叛变夺权的最好时机?” “看来国师是早就猜到了,那你为何不事先告诉大王,提前除掉这些人?” 听了解释,雨化田不由得怒火中烧。 “除掉?” 诸葛亮仿佛听到了一个笑话,摇头道:“我的总督大人啊,你说的轻巧;这些人可都是大王的宗亲,叔伯兄弟;你觉得,没有确凿的罪证,大王能杀他们吗?” “那...” 听到此话,雨化田顿时一怔,瞳孔微微缩了起来,目光闪烁的盯着诸葛亮。 “国师,莫非你的意思是...” 第(3/3)页